从“靠天”到“靠智”,江苏叁拾叁智慧农业构建产业发展新范式

当传统农业与数字技术碰撞,一场以“降本增效、绿色可持续”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席卷中国田野。据有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突破924亿元,同比增长11.86%;从《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到《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国家层面对农业现代化的布局持续深化,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渗透更让田间地头焕发“数字生机”。

在这股浪潮中,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叁拾叁”)以全链条数字化服务重塑农业生产模式,勾勒出从“示范探索”到“普惠应用”的转型路径,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贯通”,打造全链条服务

自2013年成立以来,江苏叁拾叁始终以“技术赋能农业”为使命,聚焦农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围绕农业产业数字大脑、AI大模型、智能装备三大核心板块,致力于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生产的智慧化生态管理体系和农业企业精细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提升中国农业智慧化水平和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设。

十余年间,江苏叁拾叁旗下10家子公司协同发力,业务覆盖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福建等地,累计服务25000多个农业主体,落地重点项目580多个,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从“经验种植”到“数字赋能”,破解行业发展痛点

技术厚度决定服务高度。江苏叁拾叁长期以工业互联网思维来打造三农,拥有软件著作登记证书117项,农业相关专利授权30项,在申请专利50多项。此外,公司还自主研发20多种农业智能机器人,构建起国内先进的智慧农业技术矩阵,成为破解传统农业“人力依赖高、资源浪费大、管理粗放”痛点的关键利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核心产品“农业产业数字大脑”,横向打通生产、物流、销售环节,纵向贯通选种、种植、加工全流程,形成数据驱动的闭环管理。而“AI呱呱”智能问答助手则深度整合2万余条农业知识,为农户提供病虫识别、施肥指导等实时服务,将专家经验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数字工具。与此同时,智能消杀船、两栖投饲机器人等装备的应用,让水产养殖从“凭经验”转向“靠数据”。

智慧农业VS传统农业:一场效率与可持续的革新

传统农业中,灌溉依赖人工判断、病虫害防治往往滞后、养殖投喂粗放随意;智慧农业通过数据与机器的协同,让生产管理变得精准可控。然而,智慧农业并非简单设备叠加,而是通过技术重构产业逻辑。正如江苏叁拾叁的“农业产业AI大模型”,能够基于地域、气候等变量,自动生成作物高产方案、病虫预警和碳汇测算报告,让农业生产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测”,从单一环节优化升级为全产业链协同,推动农业走向精准化与可持续。

以射阳县芯谷里四明镇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智慧灌溉智慧中心为例,该基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智慧灌溉系统,推进水肥一体化、精准用药、大田智能灌溉等智能化管理的广泛应用,实现水稻单产增加11%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10-15%,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5%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10-20%左右,综合增产节本增收5-10%,为保障全县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技术支撑。

同样,上海市光明集团上海农场综合管理平台也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从育种到销售的全程数字化管控,推动生猪养殖规模突破100万头,淡水产品年产量达5万吨,并建立中央厨房信息化管理,全程可溯种养殖一体化高效管理。这种“渔粮双收”模式,不仅提升了产量,更以生态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回应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以“智”提“质”,开启下一个十年

农业4.0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催生出智慧农业的万亿市场潜力。随着5G、区块链等技术的进一步渗透,将加速农业技术成果规模化落地。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人力奔波到机器代劳,作为行业先行者,未来,江苏叁拾叁将继续以技术为犁,深耕乡村振兴沃土,推动中国农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新范式迈进,为全球智慧农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杭州热线 www.hangzol.asia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0-2018 www.hangzol.asia. All rights reserved.